作者: 小編 瀏覽: 日期:2022-02-25
為深化學校德育工作,加強傳統美德教育,學校決定在學生中開展以“感恩、關愛、與責任”為主題的感恩教育活動
一、指導思想
為落實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》堅持以人為本,貼近實際、貼近生活、貼近學生和知行相統
一、教育管理相結合的原則,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、學校、家長的付出,社會的關愛,學
會對別人為自己的付出要感恩,懂得回報他人。把感恩之情化為強烈的責任感,并付之于服務社會的實
際行動,培養關心他人、服務社會、忠于祖國、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。
二、活動意義
感恩,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。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,通過一定的感恩內
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、知恩、感恩、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;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;是
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。開展感恩教育,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,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
社會,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;是加強學校德育工作,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,是弘揚中華民族優
良傳統的需要。
三、目標要求
1、提高感恩素養。明確什么是感恩?為什么要感恩?如何感恩?
2、促進校園和諧,融合師生關系,促進校園平安。
3、促進家庭和睦,完善人際關系,構建和諧社會。
4、促進學校實施素質教育,提高教育教學質量。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紀
律的一代新人。
具體要求:學生從最基本做起,懂得知恩圖報和施恩不圖報的道理,既有報恩心,更有感恩行。在
家庭盡孝心,在學校獻關心,在社會獻愛心。即至少做到:在家庭,孝敬父母,孝敬前輩,孝敬老人
講文明禮貌;在學校,尊敬老師,友爰同學;在社會,遵守公德,遵紀守法,尊老敬賢,關愛他人,關
愛社會,愛護自然。